为什么水星也很小却可以称为大行星,冥王星却不行?
Tips: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或下一篇
你可能听说过太阳系原本有“九大行星”,但2006年后冥王星被“踢出群聊”,只剩八颗行星。很多人困惑:水星明明比冥王星还小,为什么能保住“行星”头衔?这事儿要从行星的定义说起。
一、行星的三大“铁律”
国际天文学会给行星定了三条规矩:
1、绕太阳转 (水星和冥王星都符合);
2、够圆 (质量足够大,引力能把自己捏成球,两者也达标);
3、清空自家轨道 (这才是关键)。
水星虽然个头小(比月球大不了多少),但它所在的轨道干干净净,周围没有其他“邻居”抢地盘。而冥王星的轨道不仅挤满了柯伊伯带的“小行星亲戚”,还和海王星的轨道交叉。打个比方,水星是“独行侠”,冥王星却住在“小行星社区”里。
二、冥王星的“黑历史”
1930年发现冥王星时,科学家误以为它是太阳系边缘的“孤独大个子”。但随着技术进步,人们发现柯伊伯带有成千上万和冥王星类似的天体,甚至有些(比如阋神星)比冥王星还大。如果冥王星算行星,这些“兄弟姐妹”也得跟着“升职”,行星名单会越拉越长。
三、科学的进步就是不断“打补丁”
2006年的新定义,本质上是为了避免太阳系“行星泛滥”。水星虽然小,但完美符合所有标准;冥王星则因为“家不够大”被归为“矮行星”——相当于行星界的“预备役”。这就像学校分班:水星成绩达标进了尖子班,冥王星因为偏科被调到了普通班。
直接看视频:深度分析:水星是行星,冥王星为何被降级为矮行星?